出恭是什么意思(如厕为何被称“出恭”?)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1 12:50:31

“出恭”“入敬”牌
古代人把如厕称为“出恭”,“出恭”一词在明代吴承恩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就经常出现。那么,古代人为什么把如厕称为“出恭”呢?原来,古代人把如厕称为“出恭”与科举考试有关。开始的时候,科举考场都是一个考生占有一间隔开的小房子,这种房子被称为“号舍”。考生在号舍中答题,不得随便离开,如遇小解就在号舍中置放的便桶中解决;如果大解就需要考官陪同考生一起如厕解决。到了元朝,为了方便管理,考场中设置了“出恭”、“入敬”牌,意思是说考生出入考场都要保持恭敬态度,考试期间如需如厕,得申请领取“出恭”牌,将其托在胸前到厕所解决。科举考场的这种规定传到民间,人们便把“出恭”与如厕对等起来,将如厕称为“出恭”。慢慢地人们还将大解称为出大恭,小解称为出小恭,有些文人还将放屁称为虚恭,连便桶都被称为恭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