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顺位继承人平分吗(法定继承一定均分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3 10:21:23    

很多当事人都认为法定继承就一定是均分,因此每次在咨询律师的时候,都会理所应当地表示我们法定继承人就这几个,请律师也没必要,就是问问怎么走程序。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内心深处表示很无奈。现在法制栏目比较多,网络也比较发达,老百姓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更加丰富。普通人掌握了一些所谓的法律知识,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因此法律法规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往往是当事人不能掌握的,这才是律师的真正价值。

法定继承,是指被继承人去世后没有留下合法有效的遗嘱或者也没有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其遗留下的合法财产直接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分配遗产的一种继承制度。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法定继承按照以下几个原则进行分配遗产:一、先析产再继承原则,即遗产是属于被继承人的个人合法财产,如果存在其他人的权益应当先行析出;二、按照法定继承人顺序继承原则,即法定继承人具有一定的顺序,应先第一顺序内进行继承,无第一顺序继承人,再顺延到第二顺序继承人;三、原则上均分,不均分为补充,即法定继承人在同一顺序内部一般是平均分配,但是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生活特别困难的继承人,可以适当照顾,又或者长期共同生活,对被继承人照顾赡养比较多的继承人,可以多分。对于有扶养能力拒绝扶养,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不予分割等等。

由此,不少当事人会提出另外一个问题,我一直跟父母一起住,是不是份额就一定比其他人多呢?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首先,照顾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的法定义务,法律弘扬传统美德,但是并不鼓励为了遗产而去照顾。试问,如果一个老人名下没有财产,子女就不应当去赡养帮扶了么?其次,正常生活中,子女跟继承人共同生活的原因很多,比如没有住房、没有收入来源等等,这些就不符合多分的情况。不少老人去世前身体都非常不错,也可以独立生活,一些缺乏经济来源或者居住条件的子女居住在老人的房内,花着老人的退休金,这种情况法律当然不会被法律所认可,因此也不会因为共同生活居住而多分。那真正付出的那些继承人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答案很简单,尽量在日常生活中保留一些证据。

综上,大家不难看出,继承两个字说起来简单,但是在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里处理起来也是比较复杂的,甚至每个法官的意见也不太统一。在此本人建议大家,理性看待继承问题,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每个人都应去弘扬去践行,不能简单用付出和回报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