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每天一个成语故事 囫囵吞枣)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9 09:08:41    

囫囵吞枣

基本词义

囫囵吞枣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指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出处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向一位老医生请教吃什么水果对身体最有益。老医生告诉他,水果各有特性,吃多了也会有害处。比如吃梨子对牙齿有好处,但吃多了会损伤脾胃;枣子对脾有滋补作用,但吃多了对牙齿又不利。

这个人听了老医生的话后,就声称自己找到了一个好方法:吃梨子只嚼不咽,吃枣子则不用牙齿咬,整个吞下去。他以为这样既不伤牙齿,也不伤脾胃,还能同时享受到两种水果的好处。

老医生听了这个人的方法后,笑着摇了摇头说:“吃枣子不嚼而咽,却很难做到,而且你那样囫囵吞枣,也没法体会到枣的滋味啊!”老医生的话让这个人恍然大悟,他意识到自己的方法其实并不高明。

寓意:囫囵吞枣比喻读书或学习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不求理解消化。它告诫人们在学习和接受新知识时,不能盲目地、不加思考地全盘接受,而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例句

他在阅读那本复杂的科学书籍时,只是囫囵吞枣地浏览了一遍,没有深入理解其中的内容。

近义词 反义词

近义词:

不求甚解: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只求了解个大概。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一下事物,没有深入了解或细致观察。

反义词:

含英咀华: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的精华。形容读书时认真琢磨,深入思考。

细嚼慢咽:形容吃东西时慢慢品味,也比喻做事细致、认真,不急于求成。

融会贯通: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