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乐成德育”体系 培育“四好”人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7 07:10:00    

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阵地,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以江苏省职业教育德育特色学校建设为契机,历经3年攻坚探索、11年深耕实践,成功打造出“价值引领、机制保障、生态课堂”“三位一体”的“乐成德育”体系,为职业教育德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乐成德育”体系以“愿意成功、享受成功”为精神内核,创造性地将积极情感融入德育实践。“乐”字象征着驱动学生成长的不竭动力,让德育过程充满温暖与希望;“成”字锚定育人方向,将抽象的德育目标转化为清晰的行为准则。该体系致力于培养“四好”人才,即在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子女、在职做好员工、在社做好社会成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筑牢道德根基。

价值引领:锚定“四好”育人目标,激活成长新动能

学校立足国家发展战略,深度对接学生成长需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脉搏,构建起靶向清晰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围绕“乐成德育”内涵,将育人目标系统解构为“好学生、好子女、好员工、好社会成员”四大维度,并制定了《“四好”育人实施方案》和学生序列化成长标准,让德育培养从抽象理念转化为可量化、可落地的成长路径。通过“角色场景化—标准数据化—实践项目化”的设计,形成“个体发展—家庭责任—职业素养—社会价值”层层递进的育人逻辑,实现德育目标从“模糊务虚”到“精准务实”的质变跃升,让每名学生在具象化的成长坐标中激发多元潜能。

机制保障:构建“四方联盟”,实现协同育人

学校创新打造校家企社“四方联盟”,以“共建、共享、共管、共赢”为核心理念,搭建起多维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成立家长学校、企业订单班、社区志愿服务站等特色平台,织密校家企社共育网络。每年开展2次“千师进万家”家访活动、4次家长学校授课活动、8次家校沟通活动,推动育人资源深度融合。推行校企“双导师制”,企业师傅传授精湛技能,学校导师塑造职业品格,实习双线评价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在社区中,依托“乐成”志愿者团队、“雷小锋义卖”、“运河环保”、非遗工坊助教、“邮文化使者”等实践项目,在真实生活场景中深化责任教育。

为了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创新实施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师傅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从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情况等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同时,通过建立详细的学生综合素质成长档案,以图文、视频等丰富形式,全面记录学生个体成长轨迹,为实现对学生发展的精准追踪和个性化指导提供了有力依据,真正做到“一生一档,因材施教”。

数字赋能: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新生态

学校以数字校园建设为核心驱动力,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新生态。

在课堂教学方面,学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搭建云教学平台,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课程资源,让学生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获取学习内容;同时,借助APP、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平台,实时推送“四好”育人活动成果,将德育元素巧妙融入日常学习场景,让德育工作变得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

在德育工作推进方面,学校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优势,依托大数据平台,打破学校、家庭、企业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壁垒。通过“乐成德育APP”,实时采集学生行为数据,并自动生成直观的“‘四好’雷达图”,精准分析学生德育发展状况,从而实施个性化德育干预策略。

硕果盈枝:育人质量与办学水平双提升

学校通过构建“乐成德育”体系,实现育人质量与办学水平双提升。

在育人质量提升方面,学校毕业生的升学率与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学生化身赛场“摘星人”,在国家、省、市级赛事中披荆斩棘,获得奖项40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88项,以硬核实力彰显学校出色的育人质量。

在办学水平提升方面,学校近20项省级课题顺利结题,且成果频频获得省级奖项;150余篇学术论文在各大平台发表,12部素质教育教材成册发行,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熠熠生辉。

“乐成德育”不仅是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更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德育创新的生动实践。未来,学校将深扎职教沃土,让德育基因融入技能培养全链条,为培养“眼中有光、手中有技、心中有爱”的新时代职教人才贡献更多智慧,为制造强国、文化强国建设筑牢人才之基。

(吴荣平 周剑)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07日 第06版

作者:吴荣平 周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