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巡诊到“常驻”林州每位村民都有了“专属”市级医疗专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8 20:26:00    

来源:【大河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刘广辉 通讯员 未兴武 文/图)林州多山,山区群众曾因交通不便等原因面临着就医难等问题。

1995年开始,为改善群众就医不便,林州市委决定对地处边远山区的村庄进行针对性帮扶,市人民医院响应号召组建专家医疗服务队,深入山区村庄开展巡回义诊。30年来,累计组织开展下乡义诊1900余次,足迹遍布林州542个乡村,惠及群众近20万人次。

近年来,林州市委、市政府为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面推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组织市级专家下沉到卫生院开展帮扶;今年7月,林州市进一步拓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形式,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两个医共体牵头医院的医生全面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

目前,全市每个村、社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已实现市级医疗专家入驻,每位群众都有了由“市、镇、村”三级医护人员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

送医进村,解决偏远山村群众就医不便之难

太行山上的大垴村是林州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即使是在交通十分便捷的今天,从这个位于悬崖上的村庄出发到林州市区也需要近两个小时的路程。

大垴村村民曾经被看病难深刻困扰,常常是小病不去治,到医院看病时已拖成大病,这是林州市众多山区村庄的一个缩影,很多山区村庄的群众因为道路遥远或经济困难,生病后都没有到过市级医院,从没享受过林州市一流的医疗设施和专家服务。这些村庄正是市人民医院专家义诊团队从1995年成立之初就重点关注、经常到访的地方。

2012年10月28日,林州市人民医院专家王五洲、李帅军在山区开展义诊

林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五洲在20多年前还只是巡诊医疗队的一名青年医生,如今担任院长后仍每年抽出时间随队义诊。他十六年前曾随队到访过大垴村,后来又多次在此巡诊。由于村子位于悬崖峭壁之上,每次来义诊时,群众都会早早排队等候,热情期盼,因此他对这里印象格外深刻。

2024年9月,林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五洲带队在大垴义诊

王五洲介绍道:“在整个林州,像大垴村这样的山区村庄并不少,市人民医院响应市委号召,从1995年开始派出医疗队,对地处偏远的56个山区村庄开展巡回义诊,后来又发展成为组织医疗专家利用周末、节假日对全市所有村庄开展巡回义诊。三十年间,这支流动的医疗队坚持自备车辆、自己解决伙食问题,队员们克服困难,风雨无阻,把全市的542个村庄走了不下4遍,一定程度缓解了山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如今,伴随城市化进程,山上的常住群众越来越少,开展义诊活动算经济账不划算,但人民医院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不能只算经济账。事实上,偏远乡村留守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困”群体,很多患者出趟家门都难,他们恰恰是最需要医疗关切的群体。未来,林州市人民医院将进一步创新服务形式,巡回义诊将继续步履不停,坚持开展。

2025年7月29日,林州市人民医院韩宴斌、宋艾奇带领家医团队在大垴附近山村开展活动

今年7月,林州市人民医院韩宴斌和宋艾奇两名医生正式加入到大垴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当中,团队中同时还配备了石板岩卫生院的医生、护士、公卫专干和各村村医,为大垴村和附近几个村庄的村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除石板岩镇的大垴村外,林州市人民医院共抽调包括院领导在内的270名医师分派到135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当中,全面覆盖林州市人民医院医共体管辖的12个乡镇(街道)、345个行政村(社区)。目前,林州市全市范围内共抽调471名市级医院医师分派到235支家医团队当中,542个行政村实现市级医院医师全覆盖。

如何让签约的市人民医院医生专家能够兼顾日常工作的同时真正下沉到社区开展工作?8月5日早上6点多,在林州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郭伟华带领下,市人民医院的两位签约医师与开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一同在安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师签约服务。群众纷纷感叹:没想到医生来得这么早!从利用节假日时间到偏远山区开展义诊活动,到利用一早一晚的时间组织专家下沉到城市社区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这是为了让家医签约服务真正落地的工作方式创新,更是林州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数十年如一日牺牲个人时间,坚守医者仁心,无私奉献的新时代写照。

8月9日,林州市领导蔡晓军带队在石板岩卫生院召开家庭医生签约座谈会

林州市领导蔡晓军高度重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推进,在看到医务人员利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下沉到社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他在工作群中对医务人员鼓励道:“这个形式很好,我们为全市每个村(社区)配备了由市级专家组成的家医团队,大家要坚持走遍每个村庄、社区,只有主动走到群众中去,为居民排忧解难,造福于民,才能让群众更加信任我们!”

为更好地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两家三级医院的专家全部添加542个行政村的村民微信交流群,自报家门、备注电话,群众有任何医疗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联系家庭医生,方便群众进行日常健康咨询和看病就医。

专家入户,消除行动不便群众的就医之忧

8月7日上午,与石板岩镇大垴村同处在太行山山巅的马鞍垴村的冯大爷家迎来了林州市人民医院和石板岩乡卫生院的家庭医生团队,今年70多岁的冯大爷患高血压多年。因为山路崎岖加上高龄,他去镇里的次数非常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医生同时给他一个人看病。当家庭医生团队听到冯大爷现在吃药不规律后,他们分工协作,对他现在的血压进行了测量和评估,并给冯大爷讲解了血压控制不好可能带来的急性脑血管病、冠心病等危害,从用药、饮食、运动等多方面给出了全方位的建议和指导。

8月7日,由林州市人民医院和石板岩卫生院组成的家医团队在马鞍垴开展入户访视

林州市五龙镇马兰村,地处林州市东南端的大山深处。7月29日,市人民医院两位专家在五龙卫生院院长元陈飞的带领下走访了大山深处的马兰村。在马兰村卫生室,一位孙姓村民一下子握住了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魏医生的手,说道:“魏主任,我因为脑梗死之前在您科室住过院,您还记不记得我?没想到今天在家门口看到您,您快给我看看我的药用不用调整?”在听到魏医生以后就是村里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之一,会经常到村看诊后,他感慨道:现在政策真好,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市三级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了。

从三级医院的诊室、病房下沉到山间地头、农户家中和城市社区,这样的情景目前在全林州542个行政村轮番上演着。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活动更好地开展,林州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党委书记、院长王五洲亲自上阵,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为振林街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第十四团队的一名队员。其他院领导也分别按照分包乡镇全员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入户访视活动中。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紧盯高龄、身患慢病、长期卧床、家庭贫困等重点人群,切实落实入户访视并提供针对性的医疗帮扶,此后,家医签约团队还将为行动不便的重点人群提供定期访视等服务。

医技帮扶,破解村级医疗能力薄弱之困

市人民医院巡诊医疗队除了义诊外,常态化给村医进行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诊疗服务能力。守护在群众身边最多的医生还是村医,只有他们的能力提升了才能够让群众日常就能享受到较为规范的医疗服务。如今给卫生院、村医做培训已经成了家医签约团队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林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宋庆华带队在村卫生室调研

林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宋庆华自2021年上任后,多次下乡村调研基层医疗能力薄弱问题。他认识到,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基层能力薄弱问题,必须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医共体牵头医院要对乡村两级开展全方位、常态化的帮扶,健康林州建设不能让任何一个乡村掉队,要给乡、村打造一支不走的医疗队!在林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卫生健康委开始大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组织市级医院定期派遣专家下沉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常态化的人员、技能等全方位帮扶。2021年以来,林州市人民医院医共体累计向乡镇卫生院派驻医师145名,帮助卫生院开展新技术40余项,新建9个科室。市级医院还组织副主任以上专家每月25日,固定在镇卫生院开展村医例会培训,2021年以来市人民医院医共体面向乡村两级医师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435场次,惠及乡村医师万余人次。

为让林州山区群众就医更加方便,林州市卫生健康委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提质升级,目前已建成临淇镇中心卫生院、姚村镇卫生院两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让南部和北部山区的群众能够就近享受到“二级医院”水平的医疗服务。

2022年开始,林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组织建成医共体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乡村两级的医疗服务水平。目前医共体信息平台已实现5家市直医院、20个乡镇卫生院、529个村卫生所(室)的数据接入,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两个医共体建成“远程会诊、远程检验、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影像”会诊中心。村民在村里做心电图,市级医院专家给出诊断,乡卫生院做CT,市三级医院出结果成为现实和常态,乡、村两级诊疗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十载光阴如梭,从流动的市级专家巡诊医疗队到专家“常驻”成为群众家门口家庭医生团队的一员,并给予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全方位全面帮扶,市级医院的医生们把工作现场从三级医院的诊室、病房延伸到了山间地头、社区、学校、工厂和群众家中。让群众健康有保障,医疗机构有发展,医保基金有结余,这不仅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更是每一位医者的践行与担当。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