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韩愈有微信,他的签名或许是:“虽千万人,我选鸣!”



若韩愈活在今天,他大概是这样的形象:出身寒门屡败屡战的“小镇做题家”、职场中的“硬核怼人玩家”、朋友圈里的“跨界顶流”,以及文学界的“创新鬼才”。人大教授谷曙光的《大唐孤勇者:韩愈传》,正是以这样年轻化的视角,为当代青年还原了一个真实、鲜活甚至有点“中二”的韩愈。他用一生证明:真正的孤勇,不是横冲直撞,而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选择“虽千万人吾往矣”。
人生逆袭:一个寒门学子的“超长待机”
韩愈的起点堪称“地狱模式”:3岁丧父,靠长嫂和乳母养大;19岁进京赶考,7次落榜,穷到“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书中用三个细节戳中当代青年:
“长安漂”的生存智慧。他拦北平王马燧的马求助,却写下《应科目时与人书》自比“怪物”——既求人,又绝不“摇尾乞怜”,像极了今天一边投简历一边发朋友圈“保持体面”的年轻人。
“职场新人”的耿直。初入汴州幕府,他要求弹性工作制,上书节度使“朝九晚五,午休两小时”;见领导沉迷马球,写诗暗讽“此诚习战非为剧,岂若安坐行良图”,活脱脱一个敢怼老板的00后。
“越挫越勇”的韧性。被贬潮州时,他写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然后在穷乡办教育、改民俗,让当地百姓“生子多以其姓字之”。这种“到哪里都要发光”的劲头,堪称古代版“下沉市场创业”。
可以说,韩愈的科举路,是用300个成语铺就的荆棘道。从“焚膏继晷”到“动辄得咎”,他的词典里没有“躺平”,只有“头铁”。
职场风云:“大唐第一杠精”的生存法则
韩愈的官场生涯,是一部“怼人反被怼”的黑色幽默剧。
监察御史时期,他因揭露旱灾真相被贬,在诗里吐槽“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暗指好友柳宗元、刘禹锡“背刺”——原来唐代也有“塑料兄弟情”。
国子博士时期,他写下《师说》对抗“躺平文化”,却被学生嘲笑为“狂人”,气得在《进学解》自黑:“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像极了今天吐槽“教师穷三代”的网红老师。
河南县令时期,他整治地头蛇,却被上司穿小鞋,愤然写下《上留守郑相公启》:“操权不用欲何俟?”——这不就是当代“整顿职场”的00后前辈?
谷曙光教授说:“他的‘怼’是带着建设性的叛逆。”韩愈用实力让批评者闭嘴:被贬潮州,他一边骂鳄鱼“冥顽不灵”,一边修堤坝、办学校,硬是把“蛮荒之地”变成“海滨邹鲁”。

《大唐孤勇者:韩愈传》,谷曙光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朋友圈:顶流文人的“相爱相杀”
韩愈的朋友圈,堪称中唐文学“顶流俱乐部”。
孟郊——比他大17岁的“忘年CP”。两人联句斗诗,留下“蚍蜉撼大树”的梗。韩愈为落榜的孟郊写《荐士》,孟郊中榜后回赠“春风得意马蹄疾”,像极了学霸帮学渣逆袭的青春剧。
柳宗元——相爱相杀的“对家”。永贞革新时,柳宗元身居高位,韩愈被贬;柳被贬永州后,韩愈写《永贞行》痛批政敌,却私下托人关照柳母,体现了“政见不同仍敬其风骨”的气度。
贾岛——他帮“苦吟派”诗人贾岛改诗,留下“推敲”典故,堪称唐代“写作教练”。
谷曙光教授用“孤勇者联盟”形容这群文人,他们在宦海沉浮中互相取暖,在诗文唱和中寻找尊严,像极了今天在社交媒体抱团取暖的Z世代。
文学革命:一个“反内卷”先锋的突围
韩愈的文学贡献,是一场针对“内卷文风”的降维打击。
他带头反对骈文的“假大空”,提倡“唯陈言之务去”,如同今天呼吁“说人话”的语文老师。
在《南山诗》中连用51个“或”字描写山势,被吐槽“像扫码说明书”,他却坚持“险语破鬼胆”——这种反传统的勇气,堪比当代实验文学。
写《毛颖传》给毛笔立传,用《送穷文》和“穷鬼”对谈,这种“脑洞大开”的玩法,让严肃文学秒变“大唐脱口秀”。
书中特别提到,韩愈一生创造300多个成语,从“蝇营狗苟”到“面目可憎”,他的文字始终带着知识分子的清醒与辛辣。这种“用流行语记录时代”的本事,让他成为当之无愧的“唐代语言大师”。
《大唐孤勇者:韩愈传》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让历史人物“活”了过来。书中韩愈会失眠,会吐槽,会写“朋友圈小作文”,也会在贬官路上心疼妻儿。这种“去圣人化”的书写,让青年读者发现:原来伟人也曾是被生活暴击的普通人,他们的光芒,正是来自无数次的“摔倒后爬起来”。
若韩愈有微信,他的签名或许是:“虽千万人,我选鸣!”这声“鸣”,是他在《送孟东野序》中的“不平则鸣”,是《师说》里的“传道受业”,更是每个不甘平庸者心中的呐喊。合上此书,仿佛听见一个来自唐朝的声音:“年轻人,你可以被现实锤打,但绝不能被现实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