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2人获省级表扬!
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质效,日前,省妇联、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对在全省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中作出积极贡献的优秀“巾帼调解员”、优秀妇联“法律明白人”予以通报表扬,我市2人获此殊荣。
山东省优秀“巾帼调解员”
齐 萌 寿光市圣城街道城里村网格员
山东省优秀妇联“法律明白人”
王中梅 寿光市化龙镇北柴东村妇联“法律明白人”
山东省优秀“巾帼调解员” 齐 萌
温情调解筑和谐 巾帼担当暖民心
在圣城街道城里村的大街小巷、楼宇之间,总有一抹忙碌而坚定的身影,时而与村民促膝长谈,时而为化解纠纷奔走。她就是城里村网格员、圣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寿光市党代表齐萌。十几年来,齐萌一直扎根于群众、工作在基层、坚守在一线,架起党群间的“连心桥”、精心编织起村里的“和谐网”,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基层党员的不凡故事。
以脚步丈量民情 用温情化解干戈
城里村位于寿光市中心城区,4780口人、688家生产经营单位,村庄物质富足,群众思想活跃,诉求多元复杂。仅去年,各类矛盾纠纷达1182起。桩桩件件,千头万绪。面对村民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需求,她凭借着对村情的了解、对民意的熟稔,总能将问题一一化解。例如,一对邻居因多年积怨,在盖房过程中冲突不断,齐萌为彻底解决两户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到村民家中,讲明政策,分析利弊,苦口婆心的做工作;另一方面联合派出所共同参与,对不符合政策的要求坚不让步,坚决杜绝“以访施压”问题发生,最后经过多次磋商,签订了双方都认可的方案,邻里关系和好如初。因调解成果显著,齐萌的调解法被居民亲切地总结为“三带一树”,即:带着微笑进门、带着诚挚情感交流、带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处理矛盾冲突,积极倡导树立文明和谐的新风尚。
以法律破解难题 用智慧赋能治理
“淋过雨的人,更懂伞的重量。”齐萌用专业与柔情编织了一张坚实的网,保护着村民的合法权益。曾担任过妇联主席的齐萌,始终以法律为盾、以温情为桥,在维护女性权益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成为困境女性的“守护者”和“引路人”。 2024年,她共帮助657名女性处理各类工作、家庭、情感纠纷,帮助她们争取合法权益。例如,有位女村民未婚未育,且有不再结婚的想法,多年前收养了一个女儿,诉求是让其享受村民待遇,通过走访了解到该诉求为合理诉求后,但苦于村委没有先例,一直不予通过,齐萌多次组织面对面协商,安抚村民情绪,依法依规打消村委的顾虑,顺利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其女儿正常享受福利待遇的方案,合理合法的保障了村民权益,也让这一特殊家庭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温暖。
以坚守诠释初心 用奉献书写担当
2024年,城里村二区与七区的老旧房屋改造过程中,随着年关临近,村民之间、村民与施工队之间矛盾频发。仅仅关于讨要工资、处理纠纷的热线工单就有620余起。这些工单,每一张都承载着村民的急切诉求与施工队的无奈困境,沉甸甸地压在齐萌的心头。为了妥善解决问题,齐萌一头扎进了这些纷繁复杂的纠纷里,她对待每一起热线工单都一丝不苟,亲自前往现场查看,每到一户,她都耐心倾听居民的心声,用真诚打开居民的心扉,挖掘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很多次,同事们劝她歇一歇,可她总是嘴角上扬,坚定地说:“村民们盼着过年,施工队也归心似箭,只有他们的问题解决了,这个年,才算完整的。”经过她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春节前夕,所有纠纷都得到了圆满解决。
这样的温情故事,在齐萌的网格里俯拾皆是:为残疾夫妇申请无障碍改造,帮创业青年对接小额贷款,给困难群众送去慰问品......她变“需求清单”为“服务清单”,“问题台账”为“幸福账单”,她常说“老百姓的笑脸,就是给我的最高奖章”。
山东省优秀妇联“法律明白人” 王中梅
让和谐之花开遍大街小巷
王中梅,寿光市化龙镇北柴东村党支部书记,寿光市婚姻辅导中心8组副组长,寿光市“人民调解员”,寿光市善德公益服务中心化龙分部负责人,北柴东村“法律明白人”。2017年参与人民调解工作以来,担任调解申离夫妇案例300余次,调解成功率超89%,帮助200多个家庭、300多个孩子重新得到了温暖,广受社会、组织和群众的好评;调解邻里纠纷等矛盾案例25起,荣获“热心调解办实事 情系公益惠民生”锦旗。
扎根基层,做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王中梅以“强村富民”为己任,带领村民壮大集体经济,用发展实效筑牢和谐根基;作为公益志愿者,她以微薄之力聚沙成塔,带动村内13名热心妇女加入化龙镇小红花志愿服务队;作为寿光市善德公益服务中心化龙分部负责人,累计招募志愿者200余人,多次组织孝老敬亲饺子宴,被老人亲切的称为“好女儿”。
2019年深秋,王中梅关注到村里孤寡老人总是穿的里三层外三层,让本就弯曲的腰背上了更重的负担。王中梅便动了帮老人缝制棉衣的心思。她联系本村志愿者,讲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你捐100元、我捐200元、她捐500元,你买袄片,我买棉花,一针一线编织成冬天里最温暖的御寒衣,老人们感动的说这个冬天再也不冷了。
柔情化雨,做矛盾化解的“智多星”
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王中梅展现了极高的耐心与专业素养,她深入了解矛盾双方的诉求与问题根源,通过耐心细致的一对一面谈,引导双方敞开心扉,表达真实感受。
2023年初,一对夫妻因生活琐事闹至离婚,两个幼子蜷缩角落无声哭泣。王中梅没有急于劝和,而是分别倾听双方“委屈清单”——妻子抱怨丈夫冷漠,丈夫埋怨妻子苛责。她敏锐发现两人仍存牵挂:妻子盯着结婚合影默默流泪,丈夫手机屏保是全家福。于是,王中梅针对夫妻问题展开专项调解,分别对夫妻双方进行耐心深入的一对一面谈,让夫妻双方能够敞开心扉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同时传授“情绪暂停法”,指导制定“每周谈心日”。最终夫妻含泪相拥,一个幸福的小家种下了和谐的种子。
学法织网,做乡村和谐的“浇花匠”
作为法律明白人,她坚持“法理情”融合,将“枫桥经验”化作春风细雨,5年间奔波于田间地头、家庭院落,累计调解时长超1500小时,激活乡村善治“一池春水”。她利用休息时间主动研学法律法规,设置“乡邻议事亭”;联合镇派出所、妇联建立“纠纷预警群”,5年内协助化解家暴、赡养等隐患23起,真正做的以德服人、以情暖人。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她常挂嘴边的话。2024年夏日,两户村民因土地纠纷吵闹不停,经了解,两家本是亲戚,因老人过世遗留土地继承问题产生纠纷,甚至大打出手,派出所民警到场调解,却也难断家务事,问题一时陷入僵局。王中梅顶着烈日现场勘察,翻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关于土地流转相关条例,结合30年前土地台账和家族长者的回忆,最终用耐心成功劝导双方握手言和。“她一来,火药味就散了!”化龙镇派出所所长感慨道。
从婚姻裂痕的修补者到乡村和谐的守护人,王中梅用一颗赤诚之心,在家长里短中写就大爱篇章。她让法律条文浸润着乡土温度,让矛盾纠纷消弭于未然,正如北柴东村文化墙上那盛开的和谐之花,永远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