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州观察丨看完三星堆还能干什么?德阳以全域文旅格局“留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7 00:13:00    

川观新闻记者 陈丽霏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将支持包括德阳在内的7个城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德阳拥有三星堆这一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在全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全会分组讨论时,德阳市委书记刘光强提出,将加快建设三星堆生态旅游区等重点旅游项目,让德阳既有“古蜀厚重”又有“人间烟火”,不断满足游客多元化多层次的复合型文旅需求。

如何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德阳着力构建“3+N”文旅发展新格局,深度融入全省“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体系,擦亮“世界三星堆 天府后花园”城市名片,加快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德阳文德湖夜景。德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三星堆+”为龙头

带活“全市一盘棋”

近日,三星堆博物馆忙着备战“暑期热”。

“为了精固展陈设备、保障客流高峰用电安全,我们进行了3天闭馆维护。”三星堆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2024年,三星堆博物馆全年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门票收入突破3.3亿元。“为一座馆赴一座城”的故事,每天都在德阳上演。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广汉市委宣传部供图

这“泼天的流量”不只涌向博物馆。2024年,三星堆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近2亿元,IP授权收入超千万元;与《原神》的联动合作创造2亿级话题阅读量;三星堆数字文创远赴卡塔尔,文创产品亮相大阪世博会,千年文物变身“带货顶流”。

积极承接三星堆的“流量辐射”,德阳文旅产业格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旌阳区华谊兄弟星剧场,以三星堆为主题的舞台剧每天都在上演;在绵竹,三星堆剑南春的定制酒等案例,被200余家媒体关注。在三星堆的带动下,广汉、德阳的餐饮住宿业也飞速增长。

“以三星堆为核心引擎,德阳文旅产业秉持‘全市一盘棋’战略理念,积极发挥其辐射引领效应,并不断以三星堆为平台,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开启‘三星堆+’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德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何学军表示。

破解“蜻蜓点水”短板

打造全链条文旅格局

三星堆作为德阳乃至四川文旅的“金字招牌”,吸引了大量游客。但受限于德阳文旅产业链较短、消费场景相对单一等短板,其中不少游客只是“蜻蜓点水”式短暂停留,看完三星堆便奔赴下一个目的地。

如何更好地“留客”?德阳启动实施“文旅融合+产业升级+全域联动”的策略,推动三星堆从单一博物馆游览向沉浸式文旅目的地转变,从单一景点向全域旅游核心引擎转变。

具体来看,德阳规划投资约130亿元建设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以鸭子河生态带、三星堆博物馆和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核心,打造集文化体验、演艺娱乐、主题游乐、创意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目的地。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文创等消费,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产业。

为了擦亮“世界三星堆 天府后花园”城市名片,让更多游客知道“看完三星堆还能干什么”,3月,德阳还在深圳举办城市品牌推广活动,串联全域文旅资源,推出“此生要去看德阳”精品旅游线路。

吸引更多优质项目、打造全链条文旅格局,德阳还在活动中发布了三星堆品牌合作矩阵,推出超百亿元文旅招商项目。“今年还将举办2场文旅招商推介会,吸引更多资本和优质项目落地。”何学军表示。

绵竹年画村。绵竹市委宣传部供图

把握三大关键维度

精准推进文旅争先

6月25日,四川省研学旅游推进大会在德阳举行。会上发布了“红色记忆、自然探秘、文化溯源、工业科技”四大主题的10条精品研学线路。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2月,全国旅行商大会暨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交流会也在德阳召开。

为何研学盛会青睐德阳?答案在于其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建设战略。“我们正深入实施文旅争先战略,着力构建‘古蜀文化溯源、天府生态休闲、成渝研学实践、国际旅游目的地’四位一体的品牌体系。这一战略布局精准把握了文化价值转化、区域协同发展和产业深度融合三大关键维度。”何学军说。

文化价值转化方面,德阳创新打造了“挖掘—转化—活化”的全链条模式。如三星堆遗址通过数字技术复原祭祀场景,开发沉浸式考古体验项目;茶仙谷则巧妙融合千年赵坡茶文化,打造产旅融合综合体。同时,德阳还通过引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驻场展演、开发特色文创产品等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活化。

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德阳以交通网络串联文旅资源。全长104公里的龙门山旅游环线串联起绵竹九龙镇、广济镇和什邡蓥华镇等特色乡镇。这条融合8段特色山路、12个网红观景台的风景道,不仅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更带动了沿线乡村振兴。“广济镇玄郎村的溯溪营地开业后,最高日接待量突破千人次,成为区域旅游的新亮点。”广济镇党委书记叶强说。

中江挂面村。中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深度融合方面,德阳涌现出多个“网红村”转型样本。中江觉慧村从传统挂面村蜕变为集民宿、商业街、主题乐园于一体的乡村生活综合体,试运营期间已吸引游客超90万人次;绵竹年画村则通过“非遗+研学”模式,年接待研学游客7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