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观察|新赛道涌现 新职业勃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07:54:00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7月2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式发布了第七批新职业,包括养老服务师、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等17个新职业,智慧仓运维员、旅拍定制师等42个新工种,并调整变更了9个职业(工种)信息。2019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累计发布了110个新职业。

此次发布的新职业有何特点?从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到被认定和“官宣”,新职业要经过哪些流程?从事新职业的劳动者,如何在工作中实现个人梦想?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职业发展路径更广阔、更多元

本报记者 邱超奕

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睡眠健康管理师……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大批新职业产生,不仅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发展权益、促进技能增收,更有力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步。

对于此次发布的新职业和新工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表示,这反映了新质生产力创造的就业新赛道,见证了高品质生活催生的就业新空间。

2019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累计发布了110个新职业。发布这些新职业,不仅能够清晰定义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岗位及技能要求,为技术应用落地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明确的技能人才需求,还有利于激活创新动能、塑造发展优势。

同时,新职业的发布,也有利于识别市场急需的新岗位,引导政府、学校、社会机构及时调整方向,推进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与职业需求衔接,有效提升劳动力供需匹配效率。

新职业如何产生?据介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每年向社会公开征集一批新职业信息。据了解,近两年收到的新职业建议书每年都在400份左右,是两年前的2倍多。其后还有专家评审论证、征求意见和公示、审定和发布等环节。

成为新职业,还要满足一些基础条件,比如该职业不能与已有职业高度相似,不能是临时性、公益性等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的非职业性活动,而且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要求。此外还有“加分项”,在新职业评审论证过程中,评审专家会从社会性、稳定性、群体性、技术性及独特性等角度,对申请设立的新职业给予相应的分值。

此次发布的新职业和新工种有何特点?王晓君介绍,主要体现为3个“新”。

新技术驱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度应用,催生了大量数字新职业、新工种。比如,此次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还有之前发布的人工智能训练师、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等,都是在新技术浪潮中应运而生的。

新业态催化。新业态的发展正在深刻重塑就业市场,催生出一批兼具技术含量与时代特色的新职业、新工种。比如,随着无人机规模扩大、应用场景拓展,相关岗位需求持续增加。此次发布的新职业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加入。

新消费孕育。人们对生活品质、健康管理、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新消费催生新职业、新工种。王晓君举例说,此次发布的室内环境治理员、睡眠健康管理师、旅拍定制师等新职业新工种,就集中于现代服务领域,越来越多从业者在其中挖掘新机遇,寻找就业创业机会。

“新职业和新工种让劳动者有了更广阔、更多元的职业发展路径,一些领域人才缺口依然较大。新职业发布后,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加强新职业培训和评价工作,引导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对接、与社会发展同步。”王晓君说。

养老服务师

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本报记者 胡婧怡

“床椅转移、平地行走,由‘需要部分帮助’变为‘可独立完成’。余大爷,进步不小!”上午9点,辽宁沈阳市沈河区多福乐居养老服务中心,护理部主任马迪一边在老年人能力评估表上勾画,一边为住院老人余大爷点赞。

马迪是一名养老服务师,2018年从辽宁何氏医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并考取了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工作以后,她又先后参加了行业协会、民政部门等举办的认知障碍照护培训、护理职业技能培训、老年人能力评估培训等,专业技能不断提升。

余大爷从入院到护理,马迪都全程跟进。80岁的余大爷患有认知障碍,今年3月在家中不慎跌倒,加大了家庭护理的难度。接到家属的需求信息后,马迪上门对余大爷进行了能力评估。根据老人的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四个维度的综合情况,马迪建议余大爷到机构养老,将护理等级确定为三级。

马迪进一步为余大爷制订了详细的护理计划:通过园艺疗法疏导情绪,鼓励老人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值班人员加强观察,避免老人跌倒和走失……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照料,余大爷已经能自行下床活动,睡眠作息也逐渐变得规律了。

制定照护方案、定期评估照护服务质量、研究制定照护管理规范……马迪每天的工作很充实。“养老服务职业逐渐从生活照料向专业服务升级,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尊重和认可,我的工作价值感也更高了。”马迪说。

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

助力中国商品销往全球

本报记者 洪秋婷

傍晚5点多,广东广州市乐酷儿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浩飞刚刚起床。作为一名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日夜颠倒是他的工作常态。

“这个星期要开发30种新产品。”郑浩飞的办公桌上,摆放着4部手机和4台电脑,显示着不同项目进展和平台反馈。“一名好的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需要有较强的选品、运营、数据分析等能力。”郑浩飞说。

点开新品页面,郑浩飞开始浏览评论区,通过点赞率和留言等,分析销售状况和消费者反馈。哪些颜色更受欢迎、哪些服装的尺寸需要调整……郑浩飞结合消费者反馈和流行趋势,将意见发送给工厂,进行产品优化。

抓爆款,则更需要敏感度。“这款金属腰链的实时单量和流量都在上涨,这就是成为爆款的信号。”郑浩飞指着电脑屏幕说,“如果出现爆款,当天就要提醒合作工厂关注,尽快满足市场需求。”

在郑浩飞看来,做好跨境电商运营,需要及时了解海外市场变化趋势。平时,他要基于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的数字化工具、用户反馈和市场信息来及时调整产品和运营策略。同时,他也会关注平台近期推广的市场活动,让有潜力的产品参加活动,促进销量增长。

“做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让我的认知更加国际化,对于生产销售各环节的把控能力也提高了。”郑浩飞说,近年来,我国企业跨境电商出海速度和产业覆盖面都提升了很多,企业对专业运营管理师的需求激增,自己对未来职业发展空间很有信心。

(本报记者李刚参与采写)

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

让无人机飞得顺、飞得稳

本报记者 王欣悦

“嗡——”位于重庆沙坪坝区的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空,一架多旋翼无人机正在执行急救药品运送任务;与此同时,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平顶山院区上空,另一架多旋翼无人机也正在降落,它将从重庆市血液中心取回的急救用血送到了医护人员手中。

此时,执行这两个飞行任务的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廖东,正坐在数十公里外的重庆珐斯通航科技有限公司运行监控中心,通过大屏幕全程监控无人机的飞行航线和运行情况。

廖东今年22岁。大学毕业后,他考取了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无人机驾驶执照。2024年7月,廖东入职目前的公司,并顺利通过了“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岗前培训。

“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和无人机驾驶员不一样,干的不是‘单兵突击’,而是‘运筹帷幄’。”廖东说,不同于传统“一人一机”模式,飞行规划员往往需要通过地面控制台实时操控多架无人机。“我会提前用算法‘画’好飞行航线,但如果遇见信号波动、极端天气等,就要在后台介入接管。”廖东说。

“既要飞得顺,更要飞得稳,这考验着规划航线的能力。”廖东说,在航线及起降点周围寻找合适的备降机场;进行信号测试,避免大风、降雨、电磁等干扰;通过现场勘测、实地演练等验证航线安全……经过多个环节,一条航线才能正式过关。

从配送药品到运输血液,截至目前,廖东已安全执行了200多架次飞行任务。“可以帮助城市治理、物流配送、应急响应等提升效率,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廖东说。

本期统筹:郭 玥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3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