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当下中国观念性纸艺术创作的最新成果 “敬惜字纸——当代观念性纸艺术作品巡展”在山东美术馆展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20:13:00    

“原来纸也能创作成艺术品,这个展览太有意思了,很多作品都很好玩,而且这些作品还含有很多内涵,让人思考,是非常有水平的艺术展览。”这是今天在山东美术馆开幕的“敬惜字纸——当代观念性纸艺术作品巡展”现场,观众发出的赞叹。下午,本次巡展项目负责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与设计专委会副主任、浙江师范大学“双龙学者”特聘教授王雷,在导览活动中解读了多件展品的艺术内涵。

“敬惜字纸——当代观念性纸艺术作品巡展”由浙江师范大学、山东美术馆主办,浙江师范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承办。参展艺术家有陈政、崔尚华、韩行、郝一墨、黄小宁、金俊、康雷、李洪波、李秋、林双鹏、林智伟、刘肖、吕越、马震、孙锦谊、王大壮、王广瑞、王雷、魏旭超、巫其、肖希、徐昊康、杨光、杨中伟、张剑平、张秋实、张旭、章红兵、赵红华、郑格菲等。

纸,这一文化传承的基石,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沧桑变迁。从古至今,纸一直承担着记录历史、传播文化的重任,其发展历程与人类文明史紧密相连。纸张的诞生,不仅革新了信息记录与传播的方式,更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在当下,我们致力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敬惜字纸”这一理念便显得愈发重要。它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更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彰显了其与时俱进的现实意义。

敬惜字纸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和合共生,体现了对文字载体——纸张的尊崇。纸天然地承载着中华文明和文化精神,是讲好中国故事、强化民族文化认同的绝佳媒介。

敬惜字纸——当代观念性纸艺术作品巡展项目以“育新人、兴文化”为核心目标。一是从纸艺术出发,向世界讲述并传播中国故事。纸艺术表征着中国文化的深层内涵。在新时代语境下的国际艺术活动中,需要更多有担当的中国纸艺术家讲好中国故事。二是整合中西资源,展开国际视角特色叙事。

本项目基于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当代观念性纸艺术创作人才培训”的成果,再度深入挖掘“观念、材料,技术、形式,空间、时间”等彼此的关系,并参考国际纸艺术前沿成果,着眼于传统纸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王雷在今天下午举办的导览活动中介绍了本项目艺术特色:

一是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寻当代审美趋向,激活文化生命力。

二是结合观念与手段,扭转当代纸艺术创作中存在的“重技术、轻观念”倾向,激发美育的创新活力。

三是融合内容与形式,促进当代观念性纸艺术作品的深度创新,增强艺术的思想锐度和创造动力。

他告诉记者,本次展览汇集了众多活跃在纸艺术领域的杰出艺术家,展出了50件代表性作品。这些作品以深厚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语言,展现了当下中国观念性纸艺术创作的最新成果。艺术家们根植传统文化,结合当代审美趋势,通过开拓创新的创作手法,围绕“纸”的多元内涵与外延,深入观照现实、生发独特观念。同时,他们深入挖掘纸的物质特性、文化内涵和技术精髓,从而呈现出鲜明而独特的文化立场和丰富多彩的艺术风貌。展览所遴选的作品,便充分展现了“字纸”所蕴含的独特精神内涵和文化象征在深刻表达观念与传递思想方面的显著优势。艺术家们在深入理解并精准把握材料特质的基础上,巧妙地将观念植入“纸”中,实现了准确的思想输出和主题诠释与完备的形式结构,以及语义空间的有机统一。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展厅内展出的纸艺术品风格各异、形态不同,颜色丰富,艺术语言多样,展现出与其他艺术展览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氛围。

王雷是中国当代观念性纸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将传统造纸技艺升华为观念艺术载体。其作品通过纤维解构、材料重组等实验手法,既保留生活用纸、旧报纸、古书籍等纸材料的文化记忆,又赋予其自由的时空维度。

在现场,他介绍了创作了8个月才完成的大型纸艺作品《兵者无形》,这是一件让观众感到气势磅礴的作品,通过解构与重组古代铠甲的方式,实现了中国古代兵法的现代“解读”。

他用一年的全套《解放日报》进行搓线、编织等艺术创作,将带着文字、带着文化内涵的报纸“制作”成一件清朝乾隆皇帝的铠甲,透露出一种威猛的气势。他说,这件作品中有很多矛盾对立的体现,空间的搭建与整合、纸对金属的仿制与属性的矛盾对比、报纸内容与军事纪事的关联、甲衣的防御性质与编织的筹谋含义,形成多元指向和隐喻,将和平与战争的永恒话题幻化成境界宏阔的视觉范本。

他的另一件作品《文化中国大汉》,是用四本《英汉辞海》的纸撮线,再用编织技术创作而成的,呈现出的艺术气息与《兵者无形》形成了一种对比。作品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指导;以具有今日时代信息的“书籍”为创作材料;借用“明代服饰”为形式承载,再以“一针一线”的编织为技术辅助。旨在透过服饰这面镜子引导观者“由表及里”,通过服饰这把钥匙解锁衣冠背后的故事。

展览不仅展示了当代纸艺术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更引导观众深入思考纸张这一传统材料在现代艺术中的新生。王雷还解读了多件作品,如杨光的《裂痕》、李秋的《归尘》、林智伟的《红五星》、刘肖的《一把扫帚》、黄小宁的《渐渐》等。

其中,他对肖希创作的《芥子园中的千里江山图》《芥子园中的富春山居图》两件作品进行了特别介绍,对于其利用《芥子园画谱》内页纸为媒,通过解构与重构为连贯的长卷式叙事。既保留芥子园“以形传神”的写意性,又呼应《千里江山图》的空间感。传承中的批判性,表达了对“范式”的致敬与突破。作品借《芥子园画谱》内页纸再造《千里江山》,暗喻传统绘画教育中“临摹”与“创造”的矛盾,引发对艺术程式化与个体表达的思考,表达出“今拆芥子园,重修富春山”的当下性。让观众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艺术重构中,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传统文化的当代艺术表达。

随着王雷的解读,一件件看上去很晦涩、很“普通”的艺术品好像散发出了和当代生活重叠的艺术气息,也让观众感受到了这些当代艺术品的艺术表达,读懂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现场导览活动结束后还举办了专题讲座,王雷对纸艺术作品和本场展览进行了更为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观众对展览和展出的艺术品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对这种独特的艺术品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对其艺术表达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5月25日。(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赵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