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网评:弘扬工匠精神,做新时代逐梦人
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他从学徒工成长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解决火箭发动机加工重大难题65项,在长征五号、天问一号、北斗组网、探月工程等任务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何小虎,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7103厂高级技师,一位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何小虎是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的数控车工,喷嘴加工的主要负责人。他攻克了离心式喷嘴无毛刺加工法,能保证12个孔一次加工成功,一致性误差控制在5微米,产品的合格率也提升到了99.9%。先后将中国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问天、梦天实验舱精准送入轨道,助力空间站如期建成。他表示,自己热爱航天事业,并将用青年人的激情和闯劲走好未来每一步。他的偶像钱学森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他前进。
在浩瀚宇宙探索的征程中,总有人甘居幕后,以极致匠心雕琢每一个零件,用坚守与创新托举起大国重器。何小虎,这位从学徒工成长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的航天匠人,以“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的魄力,攻克60余项火箭发动机加工重大难题,在长城五号、天问一号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中留下深刻印记。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航天精神、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内涵,为新时代奋斗者树立了标杆,激励着我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弘扬工匠精神,勇做新时代逐梦人。
工匠精神是对技艺的极致追求。航天领域容不得丝毫差错,火箭发动机的每一个零件都关乎发射成败与探索任务的命运。何小虎深知这一点,从学徒时期起,他便沉下心来钻研技术,在无数个日夜的打磨中,将精度控制到微米级。为解决一个加工难题,他可以反复试验,查阅海量资料,请教行业专家,直至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正是这种对技艺永不止步、精益求精的追求,让他能够突破技术瓶颈,为航天事业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在新时代,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我们都应秉持这种对技艺的执着,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工作,力求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用实干诠释劳模精神。劳模精神是担当与奉献的生动写照。何小虎在工作中主动承担重任,面对困难从不退缩。航天工程任务艰巨、时间紧迫,他常常放弃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的奉献不仅体现在个人的拼搏上,还在于对团队的引领。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同事,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带动整个团队共同进步。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像何小虎这样有担当、肯奉献的人。我们要敢于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以集体利益为重,在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航天精神是胸怀家国、勇攀高峰的信念。从长城五号的成功发射到天问一号的星际探索,从北斗组网到探月工程,每一项成就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的心血。何小虎作为其中一员,始终将个人理想与国家航天事业紧密相连,以实现航天强国梦为己任。航天精神激励着他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技术封锁,在航天领域勇攀高峰。这种精神对于新时代的我们同样重要。我们要心怀家国,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在各自的岗位上勇挑重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弘扬工匠精神,做新时代逐梦人。成功没有捷径,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何小虎的故事,是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与航天精神的完美诠释。他用自己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只要坚守初心、执着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成就非凡。让我们以何小虎为榜样,在新时代的逐梦道路上奋勇前行,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李益 编辑:婧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