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近70项“黑科技”亮相科博会 北京丰台释放区域发展“强磁力”
本报记者 吴静 北京报道
5月8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科博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丰台展区现场了解到,作为首都科技创新的重要承载地,丰台区在本次科博会期间组织25家前沿科技企业参展,集中展示了人形机器人、激光低频交变磁场治疗机等近70项尖端科技成果,全面呈现了丰台区“科技+产业+体验”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五大产业板块亮相
丰台展区的核心亮点在于“五大产业板块”——轨道交通、航天航空、医药大健康、低空技术及新兴产业。这些板块集中展现了丰台区在多个领域的科技实力与产业优势。
在航天航空领域,丰台区展示了国产化技术的重大突破。北京星途智联带来的“网翎卫星上网机”是国内首个国产化民用卫星互联网终端,其轻量化、单兵化设计在2025年缅甸地震救援中实现快速部署,推动卫星通信从“应急保障”迈向“日常应用”。另一家企业北京国卫星通展出的惯性导航设备和北斗授时设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空天安全和国防领域提供了“中国芯”支撑,助力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
轨道交通板块聚焦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展示了北京地铁11号线(冬奥支线)智能列车模型和低运能轻型磁浮电车模型,呈现“智慧地铁”全场景解决方案。中铁物总运维的钢轨平直度测量仪和道岔打磨机器人,以0.01毫米级的超高精度引领铁路运维数字化,相关技术已覆盖全国60%以上的轨道交通线路,推动“北京研发+保定制造”模式释放全产业链动能。
低空技术领域,丰台区展示了无人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蜂巢航宇的SU50PRO垂起智能无人机场和HC-332油电混动无人机,单机续航达180分钟,作业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40%,可应用于应急巡检、国土测绘等多场景。数盾信息的无人机商用密码解决方案则为低空安全构建“数字盾牌”,相关技术已在深圳、雄安等城市试点落地,为“空中经济”生态提供安全保障。
医药大健康板块聚焦高端医疗装备的国产化突破。北京维卓致远的骨科全流程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拜斯特医疗的泌尿外科精准穿刺手术机器人,实现了从诊断到治疗的全链条智能化;翔宇医疗的激光低频交变磁场治疗机等康复设备,推动医疗服务向精准化、个性化升级,为解决医疗领域“卡脖子”难题提供了丰台方案。
为增强观众参与感,丰台展区设置了五大互动体验项目,将前沿技术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生活场景。咖啡机器人精准复刻世界冠军拉花工艺,展现AI在消费服务领域的精细化应用;人形机器人讲解员通过自然手势与观众互动,结合裸眼3D大屏和L型瀑布屏,生动解读丰台“历史+创新”的时空脉络;MR航天主题互动项目依托无境视觉的MR眼镜,让观众“沉浸式”探索宇宙奥秘;智能脊柱无创减压康复机器人则现场演示非手术治疗方案,彰显科技对医疗康复的赋能。
制度型开放打造投资高地
此次科博会,丰台空间资源对接服务平台首次线下亮相。该平台通过地图交互技术整合316处优质产业空间,为企业提供办公选址、人才公寓、商业配套等资源的“一键导航”服务,精准匹配个性化需求。丰台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庄凯表示,平台将助力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成为企业落地的“加速器”。
科博会期间,丰台区通过“会展+产业”深度联动,激活资源对接与项目落地。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北京低空技术创新园等优质产业空间集中展示,医药大健康产业、供应链及商协会专场推介会同步举办,吸引企业“边展示、边对接、边落地”。拜斯特医疗科技总经理张雪洁表示,丰台区依托丽泽金融商务区、中关村丰台园等重点功能区,开放千亿级产业应用场景,为企业提供了全链条发展机遇。
记者了解到,丰台区今年以68项硬核任务推进制度型开放,在政策先行先试、企业服务优化、数据要素释放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营商环境十二条”政策、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及“银企见面会”机制,区域营商环境显著提升。目前,“无事不扰”企业清单已突破1.8万家,28项数据应用场景创新清单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数字动能。
据悉,丰台区计划将咖啡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AI应用推广至丽泽金融商务区、丰台站枢纽等高频服务场景,实现“机器人+”服务全覆盖,推动公共服务从“标准化供给”向“个性化体验”升级。北京无境视觉董事长徐明霁表示,丰台区正以“看得见的成果、摸得着的机遇、落得下的服务”,向全球递出“产城融合、创新驱动”的金色名片。
(编辑:卢志坤 校对:颜京宁)